PP电子健身步道长满草器材损坏修得慢?上海部分便民健身设施常态化养护缺失

2025-08-25 11:32:2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PP电子健身步道杂草丛生,公园器械出现锈蚀,社区健身房的跑步机零件松动……这些原本最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便民设施,在一些地方因为养护不到位而带来不便。记者近期在青浦、浦东等地走访发现,公共文体设施“建起来”后,后续维护机制尚不完善,一些问题因缺乏常态化管理而逐渐显现。

  “草比人还高,跑道和椅子都看不见了。”最近,青浦区周先生拨打热线反映,就在崧泽大道(漕盈路至西大盈桥)南侧的绿地处,一片红色塑胶步道已被杂草淹没。步道东西长五六百米,南北宽约三十米。

  周先生有些惋惜地说,这片健身步道建成时周边居民都很喜欢,晚上有人散步,白天有人带孩子和宠物休闲。但记者在现场看到,如今绿地入口处杂草高过人肩,部分路灯也破损倒地,椅子被杂草覆盖,步道周边满是杂草和泥土,几乎无法使用。

  周先生告诉记者,去年相关部门曾经组织过修剪,但好景不长。“剪过一次就没人管了,没多久草又长起来。”据了解,该绿地因代建单位尚未正式移交,碍于养护经费和人手问题,导致设施陷入“有人建、没人管”的尴尬。

  不少室内和社区健身场所也有类似情况。在青浦徐泾镇的文化活动中心,记者工作日上午探访时看到,不少市民已经在健身房锻炼。然而,几名市民却指着跑步机、哑铃抱怨:“这些坏了很久了,有的螺丝松动,用起来不放心。”同样的反馈也出现在夏阳街道社区市民健身中心,不少市民称,器材大多数是在2018年购置,如今已进入高频损耗期。即便6月刚做过集中检修,仍不断有哑铃片松动、零件松脱的问题出现。

  公共绿地里的器械也存在养护不足的情况。城市另一头,浦东新区瑞阳路沈梅东路口的憩园小公园内,也有市民反映小公园里的健身设施破损。记者看到,健身器材有的滚轮缺失PP电子,有的零部件锈蚀,只能用胶带固定。一位常带孙子来锻炼的老人说:“公园挺好,这里老年人来得多,下午还有下棋活动,就是有一些器械坏了没人修。我们只好自己绕开,不敢用。”

  从绿地步道到社区健身房再到公园,问题虽然出现在不同场景,但共同点在于,设施建设初衷良好,却缺乏持续稳定的维护。

  针对市民反映,属地部门纷纷表示正着手解决PP电子。徐泾镇城运中心表示,社区文体中心已联系修缮人员并紧急采购新器材;夏阳街道已对健身器材集中检修和加固;崧泽大道的葛洲坝绿地项目代建单位称,预计今年10月移交街道,此后由街道负责养护,不过,目前杂草清理工作也已先行启动。

  然而在不少居民看来,这些举措仍显得零散。“修是修了,但用不了多久又坏了,还是得反复报修。”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有人修PP电子,而在于有没有长效的养护机制。

  目前,公共文体设施分布在绿地、公园、社区,归属部门各不相同。有的由建设单位代建,有的由街道文体中心管理,也有的依托公园管养方负责。居民往往分不清楚“找谁管”PP电子,一旦出现“移交未完成、责任不明晰”的情况,就容易形成空档期。一位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坦言:“设施建起来容易,后续维护却需要稳定的资金和人力。像健身器材这种高频使用的设备PP电子,零部件损耗不可避免,确实需要常态化的巡查和更换机制。”

  在制度层面,早有相关规定。《上海市体育设施管理办法》以及《上海市公园绿地市民健身体育设施设置导则(试行)》明确提出,对超过使用年限的器材设施,各区要制定计划进行更新,确保器材安全使用;区体育部门要统筹协调健身步道及配套设施的管理维护,明确责任单位。

  城市更新不仅要“建新”,也要“管好”。这不仅需要街道、社区建立日常巡查制度,及时排查并上报问题器材,也需要明确责任单位,落实资金保障。同时,可开通报修渠道接受居民监督,引导市民共同维护。

  原标题:《健身步道长满草,器材损坏修得慢?上海部分便民健身设施常态化养护缺失》

搜索